中國舞蹈家協會社會舞蹈教育委員會理事,《童樂舞》主編,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七巧板欄目特邀嘉賓,《三歲看未來,十年親子教育案例集萃》一書 編著者。 很多孩子喜歡跳舞。目前,社會上辦有各種各樣 少兒舞蹈興趣班。舞蹈學習涉及一些對專業 認識,家長在給孩子報舞蹈班 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困惑,本文將就幾個家長普遍關注 問題談談自己 看法,以期澄清認識,讓孩子能夠享受舞蹈所帶來 快樂。學舞蹈能讓孩子亭亭玉立嗎舞蹈是以動作為表現手段,是一種空間性、時間性、綜合性 動態造型藝術,它結合了音樂 感受、審美 眼光、感情 表達,從而有助于孩子形成活潑、開朗、健康 性格。舞蹈 本質是表達人內心 情感。一個小孩子喜歡跟著音樂節奏搖擺身體,做出許多自己認為高興 動作來,這意味著當孩子不能夠用語言來表達自己興奮 情緒時,他們就會手舞足蹈地來表達自己 情感。對3~6歲 孩子來說,舞蹈是美育 過程,孩子們通過身體動作去感受音樂形象,通過表情、動作來表達自己 思想感情。至于許多家長希望通過興趣班來培養孩子“亭亭玉立 身姿”(也就是我們通常看到 一個專業舞蹈演員所具備 外形特征),我認為僅通過每周一次課,兩三年下來是不可能形成專業演員那樣“亭亭玉立” 身姿 。因為一個專業 舞蹈演員首先需要具備特殊 身體條件,如腿要比上身約長14公分左右,腳背要比普通人高和軟,身體 軟開度也有別于普通人,還需有藝術 天分和悟性等等;此外,還需經過4至6年每天從不間斷 長時間訓練,才可能把一個人 自然體態改變成一個舞者所需 身姿。而孩子參加舞蹈班只是啟蒙教育,興趣是第一位 。 幼兒是否適合進行專業 基本功訓練專業院校對孩子們進行基本功訓練是從12歲左右開始 ,因為這時孩子 骨骼韌帶相對來說已經發育穩定,末梢神經也開始有感覺了,如果進行劈叉下腰等活動,孩子們能夠理解老師 意圖,并能夠感覺到自己身體 哪個部分在使勁、哪個部分不能夠使勁。在有些舞蹈班,孩子們練習 基本功大都是從專業舞蹈訓練 體系中做了個減法來教孩子們。但3~6歲 孩子骨骼韌帶肌肉都比較稚嫩,神經和肌肉之間 聯系沒有建立起來,練習基本功時不能夠完全感覺到身體 哪個部分在使勁,以及肌肉如何發力。如孩子們在下腰時可能會歪,則可能導致脊柱在將來 發育中傾斜;或是因為手部力量 不足,在下腰 過程中跌倒,甚至造成下肢永久性 癱瘓。練習劈叉對天生柔軟 孩子不會有太大 問題,可有 孩子因為怕疼或緊張,在劈叉時會因為疼痛而產生肌肉 快速收縮或胯 擰動,從而導致肌肉或韌帶 扭傷。在做踢腿動作時,他們大都會用大腿發力來做踢腿 動作,從而造成腿部肌肉 過分發達,這樣孩子就是將來想從事專業 舞蹈學習,也會因為大腿肌肉習慣性 錯誤使勁而失去機會。同理,練習勾蹦腳時,3~6歲 孩子無法體會腳尖往前延伸出去 感覺,以及腳后跟外翻等專業訓練要求,只知道腳趾頭使勁往下扣,其結果是在內八字 狀態下練習勾蹦腳,這對孩子 踝關節和腳弓 發育都會產生不良影響。由此可見,過早對孩子進行基本功訓練弊大于利,并且對孩子造成 傷害可能是一輩子都無法彌補 。 需要強調動作 規范嗎我曾遇到一個從小就學習舞蹈 女孩,當家人一再要求她跳個舞時,她走到場地中間,小八字位站好,旁按手擺好,準確地跳完老師教兒童舞蹈表演 舞蹈組合。大家說再來一個,該女孩又機械地站好小八字位、旁按手。爸爸說換一個高興 站姿,別總是這一個站姿,女孩說老師教 就是這樣——孩子得出了結論,只要舞蹈就只能站這樣 標準站姿。尤其當音樂換成《小燕子》時,女孩不會跳了,說舞蹈老師沒教過;而另一個沒上過舞蹈班 孩子,卻可以合著音樂節拍自由地舞動著雙臂,做出各種各樣 飛行舞姿。這種現象已經發生在許多孩子當中,我們訓練與規范 最終結果是孩子不會跳舞了,我想這不是規范動作 初衷。在啟蒙教育中過分強調規范就會使幼兒 思維刻板化,因為幼兒對事物沒有分辨力,當然會認為老師說 是唯一 。僅僅只是模仿教師 舞蹈動作,缺少讓幼兒通過生活去發現,并創造性地用舞蹈形式表現出來這一過程,孩子 身體從小就失去了自我,孩子 創造力和想像力也被扼殺了。 應該學哪個舞種從專業 角度來談,舞蹈分為中國古典舞、中國民族民間舞、現代舞、拉丁舞、爵士舞等等。每一個舞種都有自己 舞蹈特征和訓練要求。對3~6歲 孩子來說,每一個舞種。 專業訓練都不適合他們。比如芭蕾舞,首先就要讓孩子們扶著把桿站“一位”,而這個“一位” 站姿是需要從大腿根那里開始向外打開,使整個腿從上至下形成向外開 狀態,孩子們由于太小無法做到從大腿根向外打開,其結果只能是從腳 踝關節那里開始強行打外開成一位,造成在站一位時腳掌 外側翻起,兩膝蓋往中間靠,如果長時間這樣訓練,勢必會讓孩子 腳弓、腳踝、膝蓋都會受到損傷。又如拉丁舞,孩子們可能對穿著高跟鞋扭來扭去 動作覺得好玩,可它需要全身不斷扭動,在動態中形成不同 S形,需要舞者熟練地掌握對身體各方面 支配能力和協調能力。一個6歲前 孩子很難能夠如此靈活協調地控制自己 身體,結果勢必要反復進行分解動作 訓練,很可能會扭傷腳、腰、膝蓋,對脊柱也會造成不良影響。 怎樣選擇舞蹈班好動是幼兒 天性。如何結合3~6歲 孩子思維具體形象 特點,來引發他們跳舞 興趣?這是好 舞蹈教育應該考慮 。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舞蹈班時,首先看老師怎么樣,是一個愛學生、善于啟發、鼓勵孩子 老師,還是一個沒耐心,或不太喜歡教師這一職業 老師?后者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愛跳舞,不愛上課。其次要看舞蹈班所學 內容是否適合孩子,比如有 舞蹈是洗手絹、大公雞等孩子熟悉 生活經驗和小動物形象,這樣容易激發孩子 情感。而像芭蕾舞或者拉丁舞,則遠離孩子 生活體驗,或者有 表達男女愛情等,當然更不適合孩子了。最后,要看舞蹈班 教學方式,是一板一眼 規范訓練,還是給孩子想像、表達 空間,讓孩子依據自己 感受去舞動,通過肢體動作釋放情感,并從中獲取自發 舞蹈經驗。后一種方式將會讓幼兒積累自己 身體舞蹈經驗,并將其逐漸運用到其他 即興舞創作中去。從而把經驗轉變為能力,以達到自我學習,自我內化台北兒童舞蹈教學 目 。筆者在《童樂舞》 教學中給孩子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情景——“小螃蟹是怎樣克服困難爬過小山坡,高興地找到了好朋友 ”。這樣 故事非常具有兒童特點,小螃蟹橫著走 步態,幼兒就很感興趣。幼兒會按照自己。 想法去表現小螃蟹橫著走、橫著爬坡 動作。這樣借助幼兒感興趣 具有形象特征 故事內容來組織教學活動,通過情境創設,引導幼兒用原生態 動作表達出小螃蟹是怎樣去尋找好朋友 ,發生了什麼,這個過程是讓幼兒在觀察生活、體驗生活 基礎上去發展、創造,尤其是去感受另一種非語言形態。 身體符號是如何運用兒童舞蹈班費用 ,這樣 表達就是童心 外化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幼兒經歷一段有趣 游戲舞組合,就是經歷了一次豐富多彩 情感之旅,這樣 學習將大大豐富幼兒 社會性情感體驗,有助于幼兒學習理解他人 情感,發展移情能力。另外,孩子們在這種原生態 動作及舞蹈中會發現許多知識點,比如,小螃蟹爬山,可以這樣爬、那樣爬,他們會發現身體動作 多樣性。這樣 教學符合幼兒藝術教育啟蒙性 特點,它尊重幼兒 認知 方式,讓幼兒用自己 身體舞自己 故事,讓幼兒從生活中去感知舞蹈,從生活中去體驗故事、去發現動作,從而進入創造性活動中去。平時在生活中,家長可以讓孩子學會觀察大自然中動植物 動態,捕捉生活中 原態動作,幫孩子儲備視覺形象和動作素材,如看樹葉、柳枝等 擺動,看小貓小狗走路,鴨子游、鳥飛等 動態特征,或去動物園觀看老虎吃食等不同 姿勢、動作、眼神表情等,讓孩子們用自己 身體把這些動態特征表現出來。家長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獨特 感受,盡可能幫助孩子把這種感覺清晰地用動作呈現。生活中曾經發生 事件,也可以把它們遷移到舞蹈中來。其實,動作 學習和表達和畫畫唱歌是一樣 。舞蹈,并不神秘,孩子 語言有100種,舞蹈就是其中一種。但愿舞蹈能給孩子們盡情想像 空間和美 體驗!http://learning.sohu.com/20130521/n379503981.shtmllearning.sohu.comtrue搜狐http://learning.sohu.com/20130521/n379503981.shtmlreport3960中國舞蹈家協會社會舞蹈教育委員會理事,《童樂舞》主編,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七巧板欄目特邀嘉 |